海原县高级中学

教师园地教师文章

我们:教育的三个问题和三个方面 ——暑期学习所思谬悟

发布时间:2020-12-03 22:21 栏目:教师文章 发布单位:海原县高级中学 点击量:365 【公开】


 我们:教育的三个问题和三个方面

——暑期学习所思谬悟


一切专家的理论一旦装订成册兜售于世便如春楼上的头牌:美艳中动人无比,可却是杀尽天财的妖刀,掏空玉山的花锄啊:于那贫渠里捕虾,黄梁上种谷的农人而言,几乎无法成为一种生活的慰藉,最多,些许是新近农人心中的一点儿不安的奢望罢了:其结果也许是不悲不惨,轻淡如水。


或者,也不错吧:毕竟是圣人著述为的是导引众生,总是怀着大仁慈的心愿的:冲其一点,也不为过。然而,天大的事实与不可调和的矛盾究竟还在那里:专家从未或基本上不曾有过捕虾种谷的经历,基本上是不可体察贫渠里的酸臭和黄梁上的酷热的:而,我们深处贫渠,高居黄梁——这便是我们:中国教师。


我们教育的三个问题:理念改革问题,技术更新问题,立德树人问题。


我们教育的三个方面:教育法律方面,教育场所方面,教育对象方面。


我们教育的三个问题和三个方面于我们而言基本上尽是被动的存在,这种被动性具有客观的和主观的原因,但总归是客观的而非主观的:我们便是在教育被认为最落后的地区奋战在一线的中国教师。今天所谈之悟,尽是以“我”为中心的一种片面的认识,旨在说明一线教师是活着的会思考的人,又非是什么实验的资料。


首先,谈我们教育的三个问题。


(一)理念改革


亘古而今,原始之文明之世,教育之事业成规模或不成规模的从民间走向官方:终究无非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或者说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依我之见,就这个问题自始至终都存在着一种双向共行且偶或互融的标准:来自民间的标准和来自官方的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实则是相悖而存在的:官方要求有大理想大实用的人被培养出来以期推动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这关乎民族未来国家梦想;民间的家庭不外乎希望培养出能够获得改换门庭的继承人,通俗说就是获得优越的职业和待遇——中国的学生是无产者且不掌握生产力且基本上附庸上辈理想的孱弱群体——因此,民间很大程度上只注重其眼前的利惠能够实现便是教育的成功——他们眼里的教育只是机械的唯利是图的而非全面的纲举目张的:举个简单的例子,那些发出批驳或点赞高考的声音的——从客观上基本上把握教育的方向的人绝非是我们的学生家长,他们所关心的无非是他们的学生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所以,上出之教育的政策是否是出于民意?可想而知,其矛盾可知:同样,因其民众之注重眼前之现状,他们也就基本上接受了所有的政策而基本上不关心有关教育的其他:这样,教育从本质上变成了“我们”的教育。所以说,理念改革的问题从根本上讲天然的便不再是什么样的一个社会问题,而是一个“教师问题”。从扫盲到双基到素质到如今的“核心素养”,这一切理念的变改实质是“教师问题”,绝非专家问题。


(二)技术更新


古人结绳记事以教,口耳相传以教,竟至画地为牢以教,终是使用着一定的技术;笔墨等工具性技术引入教育事业也是一个技术革新的问题。时至今日,杀死粉笔而借寓之数字网络(过去谈掌握知识,如今谈掌握资源)也是一种技术的更新。技术之更新无非是为的一种时代便捷性和时效性:具体来说,社会的边界无限扩大——从陆地到海洋到太空——信息(知识)的传播需要更能适应社会距离的技术,自然而然的新的技术就更迭了旧的的技术。


这里最大的奇闻便是“毛笔是一个叫蒙恬的武人发明的”,也就是说技术的使用及其早先的发明大多非是从课堂或学校的教育活动中产生的;而是社会的边际扩大之后在广阔的社会土地上新生的却又是远离课堂和学校的一种超前的存在。这才是技术更新成为问题的问题:也就是说教育技术的更新即指将这种超前的存在,或者说“身外之物”——引渡到教育的身躯中以达到教育活动的目的。如此说来,显而易见,什么人可以也可能去完成这项工作?是某个教育专家?或是其它的什么人?不,我以为唯有教师。毫不夸张的说,离开了教师个人的技术更新,所谓的教育技术更新便是一句空话:看起来很实的一句空话。所以,这也是一个“教师问题”。


(三)“立德树人”


无德非人:抛开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因素的种种影响,我们所言“立德树人”其实是一种封闭的环境中的时空不完整的立德树人——基础性立德树人。


人终是社会的人,封闭的学校只是人生一段N分之一而已,所以从客观上看学校并不能完成世人“立德树人”的宏伟愿望。这是可悲的又具有可期性的一种让人进退失据的理论。所以,我们所说“立德树人”应是一种抛开了一个完整的人的人生旅程而言的“立德树人”,因此也是片面的立德树人。也就是说,社会之德千变奇化绝非师之功,更非师之过。然而古人言“打蛇打七寸”,这N分之一或许便是一种“七寸”:人生入学之年份对于一个正常的人而言确乎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小学毕业或许还污言秽语,中学毕业就很少出言不逊了。只这一点便使我们的立德树人成为了一种可期性劳动;至于以何种质料和形式的组合完成这N分之一的可期性劳动,我就不做赘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谁”去完成这可悲又具有可期性的劳动?那些所谓的专家在这一点上是基本没有价值的存在。很显然,唯有教师可能也可以完成这劳动。问题是我们常说的师德问题却并没有见得出教师的品德问题,更无益于这样的劳动——倒像是社会财务纠纷问题:我们讲学生要热爱生活,可热爱教育生活的教师基本上是“千山鸟飞绝”。以现存的师德问题去培育学生进而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恐怕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知识可以考试,品德何以检测?“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教师品德的培育。很明显,这就是一个“教师问题”。


综上看来,我们教育的三个问题:理念改革,技术更新,“立德树人”——归根结底是“我们”的问题:也就是中国教师问题。


下面谈谈教育的三个方面。


(一)教育法律


法律方面如若孙大圣头上的紧箍咒,别人中的个别人可以念一念,你孙大圣只可伸手摸摸,最多再照照镜子。本人读书17年,从未关涉教育法律之事;本人又教学7年头,又未关涉教育法律之事:很幸运,我从未违法。


法律本是一种公共契约,决不是也不能是“孙大圣头上的紧箍咒”。这却不是此处讨论的重点,因为这本身并没有显出它的价值:重点是“文件”——这东西似乎具有相当的法律约束力,可这些东西是从那些小秘那里被发明了出来,却总也不是一种公共契约:闭门造车还想卖个好价钱。


在一个大谈法治的社会,在一个最伟大的社会基础性领域,却只有“孙大圣的紧箍咒”,这岂不是一个玩笑?教育法律的不完善不执行,毫不夸张的说就是阻碍和破坏教育生产力的最大存在:这势必会让某些个人把教育当成私事甚至儿戏——予取予夺,心随所欲——这才是专家们应正当发声的问题,或可称之为“专家问题”。


(二)教育场所


说到这儿,在具备完整性师德和敬业精神的前提下,多少让人有些不快:正儿八经的教师只能在学校教学生,而被雇聘的教师(代课 无资质)却可以在学校教也可以在校外教:当然,专家的考量也是有道理的,出于现存的教师师德问题。但是,有多少人能走在中庸的道路上而不失偏颇?前段时间,一位在编教师在家中给自己的孩子和亲戚的孩子假期无偿补课,却又被贴到网上,大肆宣传过师德败坏:我想问一问专家,这败坏的是师德还是公德?怎无人说话?这个问题只能有那些专家们去研究了。这是一个专家问题:在编教师到底能不能走出校园从事教育活动?如若不能,何来其多的场所在学校的附近洋洋自“德”?


(三)教育对象


最后谈一谈教育对象,也就是教育活动中的参与对象。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问题。


古往今来,教书育人——老师,学生而已。后提倡家庭教育,就有了家长。当然,也跑不了七大姑八大姨,更别想丢了什么局长,司长的。这都无可厚非,毕竟教育是一项有组织的社会性活动。除此之外,任凭你什么飞蛾扑火,也休想将你的触角深入封闭的校园。不错,教育首先应是教育活动,然后才成其为社会活动:也就是说教育之教育性首先应是大于其社会性的。在封闭的环境中首先应是教育性的,除此之外社会性的意义才能真正完善出来。然而,近来,教育的社会性很明显被安排在了教育性之前:自上而下所分派的各种社会性事宜都披着教育的外衣,不厌其烦的派发:这就将教育活动的参与对象无限扩大,甚至出现异化——随之便是以教育的名义承担了极多的社会性活动。神奇比如假期学校及老师在没有正常上班工作的情况下却要对学生的安全问题承担全部或部分的责任,如此种种,耻于言说。


话说回来,教育活动的本来面貌应是怎样的?能否给予我们真正的教育活动?这恐怕得需专家们去好好研究了,或者干脆研制一下了事。这显然是一个专家问题。


综上所述,伟大的社会基础性工程的话语权显然不在从事这伟大工程的人群,而在于专家:我们教育的三个方面:教育法律,教育场所,教育对象——总体来说,是一种话语权或者知情参与权的不对等(专家因在服务教师的前提下引导教师,而非高高在上闭门造车):这实质上是专家问题,可不单是教育家或者教育专家的问题。


我们是谁?是光荣而可悲又可期的人民教师。


我们是谁?是贫渠里捕虾黄梁上种谷的农人。


我们教育的三个问题本质上是:中国教师问题。


我们教育的三个方面本质上是:中国教育专家没能解决中国教师问题的问题——总体而言,“我们”才是这伟大工程的“核心”。


暑假学习专家的《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书中的心愿是宏伟的且是美好的,可惜自始至终也未系统提及“中国教师问题”,仅有这样一段光彩夺目的文字赞美了我们酸臭和酷热的光辉形象,今把它抄录如下,以作为这篇谬悟之文的结尾:


“教师还需要有不畏清贫的品质,不急功近利的情操,不为名利诱惑的人格,甘做人梯的品质,把学生的成长视为自己成功的心态,钟爱孩子的激情,永不泯灭的童心,博大兼容的胸襟······这就是为什么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的原因。”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海原县高级中学     联系邮箱:282905919@qq.com